关于亲情,有这么一个成语,叫“六亲不认”
有人说关于亲情,有这么一个成语,叫“六亲不认”,社会是人情世故,古人也曾解释道:“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达练即文章”六亲关系指哪个家庭,人们非常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际关系可以大体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亲情,一种是非亲,亲情是与生俱来的,人从一出生开始,便与亲戚之间,产生了联系。
关于亲情,有这么一个成语,叫“六亲不认”,这里的六亲,指的是哪六亲呢?你能说出几种?
我们现在写作或说话的语境中,“六亲”往往是泛指跟你有血缘关系的亲属,我们中国古代家族观念比较重要嘛。
其实历史上“六亲”有特定的内容,其代表性的说法有三种:
其一·父子、兄弟、姑姐、甥舅、婚媾、姻亚
“为父子、兄弟、姊姑、甥舅、昏媾、姻亚,以象天明。”——《左传昭公·二十五年》
这是《左传》的划分,其中,六亲指父子、兄弟、姑姐(父亲的姐妹)、甥舅、婚媾(妻的家属)及姻亚(夫的家属)。
其二·父、子、兄、弟、夫、妇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道德经》
说天下大道被废弃了,才有提倡仁义的需要……家庭出现了纠纷,才能显示出孝与慈……这里六亲不和是哪六亲呢?
魏晋时期王弼作《道德经注》解释道:六亲,父子兄弟夫妇也。若六亲自和,国家自治,则孝慈忠臣不知其所在矣。
唐朝李贤为王弼点赞。
其三·父、母、兄、弟、妻、子
这是西汉贾谊的论政文《治安策》里面的说法:
“建久安之势,成长治之业六亲关系指哪个家庭,以承祖庙,以奉六亲,至孝也。”——贾谊《治安策》
根据《治安策》全文可以理解这里的六亲,就是:父、母、兄、弟、妻、子。
这段话的大意无非还是儒家那一套,要想国泰民安、万年永固六亲关系指哪个家庭,一定要让国民明白六亲和睦的重要性,说白了就是家庭和谐,父慈子孝,婆媳关系良好。
以上三种解释,是古籍中记载的“六亲”,每一种说法都正确,从中也可以总结出,六亲指的是亲情关系中,与自己最为亲近部分。时至今日,六亲则泛指亲属,人们已经不再追究六亲的具体所指,因此很少人能准确说出六亲。
后人比较赞同第三种说法,因为此说在血缘和婚姻关系中是最亲近的。
1、父母。对一个人而言,最重要的亲人首先是自己的父母,没有父母就没有我们的现在,生养的恩情重于天。“百善孝为先”,传统文化中孝道还是排在第一位的。
2、兄弟姐妹。兄弟姐妹是伴随我们长大,见证或帮助我们成长的骨肉手足。家里的兄弟姐妹,大家的血缘都是一样的。正所谓血浓于水,关系自然也是最亲密的。
3、妻子和孩子。妻子和孩子是我们生命中最重要、最亲近的人。妻子是自己的另一半,是不离不弃、陪伴自己到老的亲密的人生伴侣。孩子是自己生命的另一种延续,是家族得以一代代繁衍下去的保障。没有儿女,就没有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甚至还可能丧失人生目标。
在鬼谷子四柱命理学和现代人生轨迹学理论里,也常讲十神六亲:生我者为父母,我生者为儿女,同我者为兄弟姐妹,我克者为妻财,克我者为夫官。
四柱八字的六亲指:父母、兄弟、姐妹、妻子、子孙。
六亲应是有血缘及姻亲关系的泛指,凡沾亲带故的都入在其中,六与其它数一样,并非实指,意而代表多,泛指所有亲属。六要是实指,最亲有血缘的,首先是父母,兄弟,儿女。过去重男轻女,男尊女卑,内重外轻关于亲情,有这么一个成语,叫“六亲不认”,所以六亲以重男为主。
而现代为人们普遍认同的是:父亲为一亲(包括父亲方的亲戚如祖父母、叔伯等),母亲为二亲(包括母亲方的亲戚如外祖父母、舅、姨),兄弟为三亲(包括嫂子、弟媳),姐妹为四亲(包括姐夫、妹夫),夫妻为五亲(包括公婆或岳父岳母),子女为六亲(包括媳妇、女婿)。
(声明:图文来源网络整理,如有侵权,敬请告删)
标签: 亲情 治安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