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八字典籍 > 子平真诠

子渔论道:《子平真诠》手稿原稿三十九篇

子渔论道:《子平真诠》手稿原稿三十九篇

子渔论道

我们在读命理书籍时,是原著还是后人注释的版本,必须要有所甄别。往往原著与注释后的书籍在原意上是有差别的。并且,对原著的作者也要在史观上有一个了解,需要知道作者本人所处的时代,论命方式和理论上在当时的一些特色。

《子平真诠》——原作沈孝瞻,清康熙年间生人,乾隆四年(己未年)进士。他对子平法深有心得,此书,只是沈氏的一份心得手稿,原稿三十九篇,当时没有形成刊物书籍,也没有《子平真诠》这一书名。由于沈氏乃进士出身,是官场中的知府老爷,他谈论命理的对象,都是仕绅官宦,他的这一份手稿,只是传阅于仕绅官宦中对子平命理有研究的命理爱好者之间。辗转抄录了十余年,后来子平真诠 版本,有一位胡空甫师爷,在宛平府中任幕僚,读到此稿,认为是子平法的非常之作。因而,在乾隆四十一年(丙申年),将沈氏的文稿出版成书,并冠名为《子平真诠》。即为今天大家都能熟知的格局顺用、逆用的命理著作。

胡空甫是第一位出版《子平真诠》的人。自清代乾隆以后,又陆续出版了多个版本,内容并非完全相同。今天我们所见的《子平真诠》已经不是胡空甫所出版的原作,为清代赵展如的版本,到民国二十五年,徐乐吾再次将赵展如的版本,重新做了一次章节上的调整出版,这才是今天我们见到的《子平真诠》。原始手稿三十九篇,后人加以分割,在民国二十年之前,坊间见到的《子平真诠》是四十四篇,徐乐吾又调整为四十七篇。

沈孝瞻在手稿中,他真正重点是在"用神、格局、取运"。后人出版的作品中相继添加了干支方位配卦、十干宜忌、阴阳生克、四时五行——等部分内容,这些都不是沈氏原文。徐乐吾在注释本中,明确标明了"附"加《滴天髓》十天干宜忌,四时五行部分是《三命通会》的内容。

沈孝瞻是清康熙年间生人,与《滴天髓》的注释者任铁樵是同一时代的人物,不过,任铁樵比沈孝瞻大二十岁以上,以相近时代的两位命理著作者,应该是有比较接近的命理推论。然而,沈、任两人的观点,却是大相径庭,一个以格局为主,一个以旺衰为主。其原因大概有二方面。

第一, 在清初,流通的命理书籍,不只是今天我们所知道的《三命通会》、《神峰通考》,还有《广信集》、《神白经》、《指迷赋》、《金书命诀》、《三车一览》等,他们各自理论所取舍的为哪一种,我们不得而知。

第二子渔论道:《子平真诠》手稿原稿三十九篇,沈孝瞻、任铁樵两人的身份不同,沈是进士官员子平真诠 版本子平真诠 版本,任是没落世家,所处的社会地位不同,接触和论命的对象不同,故而论命立场也不同。

沈孝瞻的原著,原文并不是很难读懂,唯一困难之处是,沈氏只叙述文句,没有每一条作出例解,略有些抽象,需要有一定命学功底的人才能理解。现在所见的由徐乐吾注释的《子平真诠》子渔论道:《子平真诠》手稿原稿三十九篇,在沈氏原著原文的基础上,有列举八字作为例证。但实际上,徐氏并没有真正按沈氏的原意作注释,虽然文章有可读性,然而,用来体会沈氏的原文原意,有误读之嫌。比如徐氏在注例时,并不是对沈氏的原文一句一句作注释,而是在每段之后才列出八字例子,往往会增加一些原文中根本没有的一段文句。沈氏在论用神的部分,徐氏又随意将余春台《穷通宝鉴》的调候用神,自行穿插其间。在沈氏出生的年代,论命特点接近于《三命通会》和《滴天髓》,与清末余氏的调候用神(比如,甲生寅月,以丙、癸为用)完全没有关联,当时看八字是先看格局的强弱。

大家都知道,徐乐吾注释过多本命理古籍,他注释的习惯,就是将清末民初的一些名人八字,引入原文之中,多书同一八字,反复利用。至于好与不好,那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了。在此,我只是想说,我们在选择读命理书籍时,最好是读原著为佳。请点击关注"子渔国学讲堂",下文将介绍《子平真诠》书中用神的特点,以及后学者困惑的内容。

本文由“子渔国学讲堂”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标签: 注释 命理 原著 八字 出版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