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八卦十二生肖铜镜生肖文化的记载及艺术效果分析
唐八卦十二生肖铜镜
生肖是十二地支的动物化代表,之后逐渐融入到民间信仰中。那么,当生肖遇见铜镜会产生怎样的艺术效果呢?
早期生肖文化的记载:“子,鼠也,盗者锐口,稀须。丑,牛也,盗者大鼻长颈。寅,虎也,盗者状,希须,面有黑焉。卯,兔也,盗者大面头。辰,盗者男子,青赤色。巳,虫也,盗者长而黑蛇目。午,鹿也,盗者长颈小哘,其身不全。未,马也,盗者长须耳。申,环也,盗者圆面。酉戌土寅木,水也。戌,老羊也。亥,豕也。”以上文字是考古工作者于1975年12月在湖北云梦睡虎地发掘出两批秦代竹简中的内容,此时生肖文化已初见端倪。
东汉时期,王充所著《论衡》卷三《物势篇》载“寅木也,其禽虎也;戌土也,其禽犬也;丑未亦土也,丑禽牛,未禽羊也。木胜土戌土寅木,故犬与牛羊为虎所服也。亥水也,其禽豕也;巳火也,其禽蛇也;子亦水也,其禽鼠也;午亦火也,其禽马也……午马也,子鼠也唐八卦十二生肖铜镜生肖文化的记载及艺术效果分析,酉鸡也,卯兔也。水胜火,鼠何不逐马?金胜木,鸡何不啄兔?亥豕也,未羊也,丑牛也。土胜水,牛羊何不杀豕?巳蛇也,申猴也。火胜金,蛇何不食猕猴?”可见,在东汉时期,生肖文化已基本定型。
带有十二生肖纹饰的铜镜初见于南北朝,这一时期戌土寅木,十二生肖通常作十二格,每格一纹,排列在镜背外缘处,内区则以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作四方配列,进入隋朝后,出现了以生肖纹饰为主纹的铜镜,这种铜镜内区为变形忍冬纹或卷叶纹,外区用斜双线分为十二格,每格置一生肖,各种生肖动物生动形象。
唐代处于铜镜发展的巅峰时期,且道教兴盛,镜背上出现了配有八卦纹饰的十二生肖镜。北京西便门外郝井台宋太监墓出土的唐八卦十二生肖纹铜镜,将生肖文化表现到了极致。此镜外缘环绕十二地支铭文,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生肖纹饰与十二地支铭文相对应,排列在外缘内侧,生肖之内为八卦纹饰,中心区域为五行图案,西以金炉、东以树木、北以池水、南以火焰,纹饰围绕半圆形镜钮,分别代表“金、木、水、火、土”。
宋元明清各朝,铜镜文化整体呈现出衰落态势,创新较少唐八卦十二生肖铜镜生肖文化的记载及艺术效果分析,纹饰与前朝相比显得单调粗糙。这一时期,生肖镜主要以仿制前朝镜为主,如“四神十二生肖”纹饰镜、“八卦十二生肖”纹饰镜等等。明清之际,由于玻璃镜的传入,传统铜镜文化渐渐式微。晚清民国时期,传统铜镜继续在边远地区铸造使用,此时,传统铜镜尺寸变小,镜体变薄,内容以铭文吉语、生肖、八卦等题材占主体,多用以馈赠,送出祝福。可见,虽然此时铜镜文化走向没落,但生肖文化却在民间更加深入、普及。
生肖文化源远流长,自古便常与书画、瓷器等文物艺术品融合一体,特别是国家发行了多版生肖题材的邮票、钱币,使生肖文化得以贴近大众,传承未来。相比之下,铜镜上的生肖文化显得更加细致,融洽,其铸造出的是一种有力之美,使古铜之上的十二种生肖动物成为一种无法磨灭的文化符号。(李臣)
标签: 生肖 铜镜 十二地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