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说明:本文为360图书馆古典命理原创作品,抄袭者必究!
在上一篇文章中讲了用神中用的含义,本文再讲神的含义。在前文说过,从清代开始,用神中用的理解就走上了歧路,神这个词也一样,现代人对它的理解也偏了。现代人一般把用神理解成所用之神或治病的药,这就是把神当成神灵或者实际存在了。这样的理解偏离了用神中神的含义太多,不足取。其实神是中国古代传统哲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其涵义很丰富,中国历代许多思想家都用过这个字并且对其进行过诠释。本文即在总结古人对神字认知的基础上,分析一下用神中神的正确含义
首先看看古人对神字的认知。作者总结了一下,古人对神字的理解中比较有代表性且合理的认知有四种。
其一指神灵。这是对神字的最早认知,也是大多数人对神字的理解,这种认知一直持续到现在也被大家认可。如《左传》中说:
“民奉其君,爱之如父母,仰之如日月,敬之如神明,畏之如雷霆。”
其二指精神或思维。如范缜认为:
“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是则形称其质,神言其用。”
其中质是指形质、实体;用,是指功用、作用,包含有派生或从生的意思。在范缜提出的形质神用命题中,同时出现了神和用,这是否是用神一词的出处?作者未做过多考证,有待其它易学爱好者来研究这个问题。
其三指微妙的变化或玄妙莫测的变化。张岱年认为以神表示微妙变化始于《周易大传》。其中认为:
“阴阳不测谓之神。”
“神也者,妙万物而为言者也。”
这里的神表示阴阳变化的不测,表示万物变化的妙,其中不测指的是变化的极端复杂,妙指的是万物的细微变化。韩康伯认为:
“神也者,变化之极,妙万物而为言,不可以形诘者也。”
他以变化之极解释神,变化之极即变化的复杂性。
其四指事物内在运动的本性和根源。神的观念到了宋代有了突破性的发展,其中张载对神的论述最为详尽。他认为:
“神,天德;化,天道;德其体,道其用,一于气而已。”
这就是说,神是指气的内在本性,因而是体(这里的体不是指实体);化指气化的运行过程,因而是用;神和化都是宇宙实体气的不同方面。他还说:
“气之性本虚而神,则神与性乃气所固有。”
这就认为神作为气运动变化的根源,是气所固有的。同时张载也认为神是气的微妙变化,他说:
“气有阴阳,推行有渐为化,合一不测为神。”
这里的神即指变化的微妙不测。在张载的所有学说中,神化一词是最难理解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认知,可以说各家所论都有所不同,作者在本文的解释是比较通行的观点,至于其它的一些观点,不再一一论述。张载之后的许多思想家,如程颐、程颢、王廷相、王夫之等等都对神有所论述,但基本没有超越张载神的范畴,这里不再赘述。
明白了神在中国古代思想中含义,用神中神的含义就清晰了。
首先神在用神中作精神或神灵之义肯定不合适。作精神之义不合适不用说了,这里仅说一下为什么做神灵之义不合适。用的含义前文讲过,指的是本体的作用、功用、用处和属性,用的这些涵义决定了用不是本体(实体),而神灵存不存在暂且不说,当神作神灵之义时,显然不能把它当作属性,它肯定是作为本体而存在。大家仔细琢磨,用是作用、功用、用处和属性,所有这些都不是本体,那么这些怎么可能是本质为本体的神灵?如果说用是神灵,那就是说用是本体,这显然是矛盾且错误的。
其次再看一下神的另外两个含义合不合适。
首先看一下神作为事物内在运动的本性和根源时的情况。原局天干地支组合代表的是人,而这个系统中谁是体呢?显然是月令,月令不但决定其他干支的旺衰强弱,而且还影响其它干支的属性。比如金气肃杀,但在夏天,煞能化权,金之性情随月令而变。既然月令是体,那么月令的用是什么呢?朱熹说过:
“定见在底便是体,后来生底便是用。”
“用便是体中流出也。”
这里所谓的流出,就是发育流行或化育流行。月令的用怎么流出呢?月令透出者即流出,即为用。这就是《子平真诠》中月令透出者为用的根本原因。月令的用代表的是月令的本性,而透出者又是月令中最根本的东西,在某些方面也代表月令的本性,显然把月令透出者当作用神时,这里的神就是气的本性之义。
其次再看一下神作为微妙变化时的情况。大家都知道,一月中每天的天气情况不是固定的而是变化莫测,这就是表示月令的性情是不断变化的,而用正是月令根本之性,因此月令之用也存在玄妙变化。正因为月令之用变化玄妙,用其它词不足以描述其中神韵,才用神字来描述月令变化的神妙莫测,因此用神即表示月令变化的复杂性和玄妙性。显然神作为微妙变化时是适合于用神一词的。
最后特别说明一点。在大家心目中,用神指的是种事物,而整篇文章都在谈变化和属性,这和大家心中的用神好像对应不起来。其实体用本是一体的,有其体必生其用,体易现,性难寻,找其体是为了用,寻其用是为了分其善恶、辨其顺逆,最终还是为了用,因此用即体之用、体即用之体,花大时间、下大工夫仔细琢磨,方能发现其中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