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好文】共产党人在北伐军政治工作和发动工农群众等方面作出巨大贡献
共产党人在北伐军军队政治工作和发动工农群众等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图为部分在北伐军中从事政治工作的共产党员在南昌合影
1894年,革命先驱孙中山第一次响亮地喊出“振兴中华”的口号。1911年的辛亥革命,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序幕,但它很快陷于失败。在反思辛亥革命失败教训的过程中,在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的浪潮里,诞生了中国共产党。此后,无论国际国内形势如何发展变化,中国共产党始终坚定地继续孙中山先生未竟事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高举民族复兴大旗,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大无畏气概,书写了中华民族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
辛亥革命是民族复兴征程上的伟大探索
为拯救民族危亡,近代中国各阶级的先进分子先后进行了可歌可泣的伟大斗争。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接连而起,各种救国方案轮番出台,但均以失败告终。其根本原因在于,这些救国方案均未撼动旧有统治秩序根基。中日甲午战后,西方列强纷纷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亡国灭种危机日深。吴玉章回忆:“我还记得甲午战败的消息传到我家乡的时候,我和我的二哥曾经痛苦不止”,“为祖国的前途而忧心如焚”。思想家严复第一次喊出了“救亡”口号,来替代“自强”和“求富”。1900年,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使之成为中国近代史上失权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的奴才嘴脸,令国人深恶痛绝,使其逐步丧失政治合法性。革命党人陈天华激愤地称之为“洋人的朝廷”,邹容则强烈呼吁道:“呜呼,我中国今日不可不革命”。
1894年,革命先驱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大声疾呼“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誓言“驱逐鞑虏,恢复中国,建立合众政府”,并在兴中会章程中率先发出“振兴中华”的呐喊。1905年,中国同盟会在东京成立,“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平均地权,建立民国”的主张被写入中国同盟会的誓词。在孙中山先生领导下1911年谁领导的辛亥革命,同盟会先后发动了十余次武装起义,这些起义连同当时其他革命组织如光复会以及大小会党发动的起义,共同汇成了一股声势浩大的革命潮流。1911年10月10日,武昌城头一声枪响,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以孙中山先生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发动的辛亥革命,不仅打倒了直接依赖帝国主义的清朝皇帝,终结了延续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撼动了反动统治秩序的根基,在中华大地上建立起亚洲第一个共和制国家,而且传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使根深蒂固的皇权至上思想被摧毁廓清,以致其后无论袁世凯的洪宪皇帝梦还是张勋的复辟丑剧都因逆历史潮流而遭到人民唾弃。辛亥革命以巨大的震撼力和深刻的影响力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社会变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行了伟大而艰辛的探索。
中共完成了孙中山先生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革命任务
由于历史进程和社会条件的制约,由于没有找到解决中国前途命运问题的正确道路和领导力量,辛亥革命没有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境遇,没有完成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其失败令人悲痛,但教训鼓舞人前进。林伯渠说:“辛亥革命前觉得只要把帝制推翻便可以天下太平,革命以后经过多少挫折,自己所追求的民主还是那样的遥远,于是慢慢地从痛苦经验中,发现了此路不通,终于走上了共产主义的道路。”董必武说:“辛亥革命虽然没有取得真正的胜利,但它提供了十分宝贵的经验,使得中国人民有可能进一步找到彻底解放的正确道路。”沿着辛亥革命开辟的民主革命道路,中国的仁人志士大胆寻求新的救国出路,探索新的民族解放道路,很快迎来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后,始终是孙中山先生革命事业最坚定的支持者、最忠诚的合作者、最忠实的继承者。徐特立指出,“我们的法统是辛亥革命以来的法统,是革命的法统,这一法统被叛变大革命的反动派否定了。”中共许多早期领导人,早年都参加过辛亥革命。吴玉章、林伯渠、董必武、朱德等人年轻时都是同盟会的骨干。陈独秀是当时革命团体岳王会的领导人,辛亥革命那一年担任过独立后的安徽都督府秘书长。不少共产党人正是先投身到辛亥革命中或受到它的深刻影响,提高了爱国主义和民主觉悟,之后又察觉到它的根本缺陷,继续探索前进,最终成为坚定的共产党人。
因同盟会成分复杂、思想分歧,不是一个统一的有坚强领导核心的现代政党,所以有章炳麟者倡言“革命军起【深度好文】共产党人在北伐军政治工作和发动工农群众等方面作出巨大贡献,革命党消”。不能建立有效领导,革命果实反被袁世凯反动集团窃取。当孙中山先生屡败屡战,领导的革命斗争遭受严重挫折时,中国共产党伸出援手,帮助中山先生改组国民党,成功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推动了国民革命迅速发展。他逝世后,中国共产党忠实继承他的遗志,继续高举反帝反封建革命旗帜,承接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开展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国民大革命中,中共参与动员工农支持北伐战争,给北洋军阀反动统治以沉重打击,使“打倒军阀除列强”之口号响彻中国大地;在土地革命中,中共致力于以土地改革消灭封建土地所有制,最大程度地动员起社会底层民众共同革命;在抗日战争中,中共及时发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号召,并在第二次国共合作基础上,与国民党一道开展了伟大的抗日救国战争,最终赢得抗战的最后胜利,实现了民族独立,使之成为中华民族从深重危机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转折点;在解放战争中,中共与民主党派精诚合作、肝胆相照,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建立起中华人民共和国,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实现了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中共成功实现了孙中山先生国家强盛、民族复兴的宏大愿望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坚实的物质基础。在《建国方略》中,孙中山先生对一个强盛中国报以热切期盼,他提出发展工业、开发水利、修建铁路以改善民生的诸多设想,“欲使外国之资本以造中国之社会主义,而调和此人类之两种经济能力,使之互相为用,以促进将来世界之文明也。”承继他振兴中华的深切夙愿和对中华民族发展的美好憧憬,中国共产党历经百年奋斗【深度好文】共产党人在北伐军政治工作和发动工农群众等方面作出巨大贡献,终于使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飞跃。
孙中山先生说:“吾心信其可行,则移山填海之难1911年谁领导的辛亥革命,终有成功之日。”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不断奋进,牢牢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西方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随着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新中国实现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探索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中国共产党提出“四个现代化”建设目标,经过几个五年计划,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在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基础上,充分利用外国资本和外国先进技术经验,主动融入全球经济体系,实现了40多年的经济高速发展,推动国家富强的同时实现了人民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1911年谁领导的辛亥革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积蓄了物质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坚持志不改、道不变,继续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勇于自我革命,不断深化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展现出国家社会发展的强大生机活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
孙中山先生提出:“中国如果强盛起来,我们不但是要恢复民族的地位,还要对于世界负一个大责任。”今天,中华民族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向全世界展示一派欣欣向荣的气象。中国共产党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完善全球治理体系,弘扬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等全人类共同价值,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已经成为人类发展进步的重要力量。孙中山先生的事业已经得到继承发展,他的期盼愿景正在不断实现。中国共产党无愧于孙中山事业最忠实的继承者。
(陈金山 王今诚,作者单位:中国延安干部学院)
标签: 辛亥革命 中国近代史 深度好文 历史 孙中山